经常有小朋友念叨:“老师,我看到要写读书笔记就头疼,不知道怎么写啊!而且写了好像也没什么用。”

也常有家长和我吐槽:“老师,给孩子看了挺多课外书,为什么他看了就忘?这不是白看了吗?”

这两个问题,其实指向同一个问题:不了解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和作用。

在读书时,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(学会分析文本),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下不少文笔素材(积攒名言名句)。

那么,小学生读书笔记怎么写呢?有四种基本的方法,特别合适。


摘要式笔记

 

这个应该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笔记方式,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、精彩语句、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,目的是为写作积累各种资料,也能加深对书的印象。

怎么判断某个语句值不值得抄写?这个没有标准答案。

主观判断就是让孩子眼前一亮,心里觉得“这句话好美哦!”“这段描述很特别呀!”等这类感想的句子。

客观一点的判断,就是运用了修辞手法——描写了环境、心理、神态、表情、动作的比喻、拟人、排比等手法,或者知名人物说出的观点句子——比如他读书、做事、做人的观点。

 

评注式笔记

 

前面的摘要式笔记,主要是找一个全新的笔记本,把读书笔记写上去。而评注式笔记,则是直接在书籍本身的空白页做一些简要的点评(有思考要求)。

对比摘要式笔记,不仅是字数有所要求,写的笔记内容也有所不同,可以说是前者的进一步思考。

看到值得摘抄的语句,孩子可以直接在书本上用下划线、圈住关键词、使用不同彩色笔标注出来,然后在旁边空白的地方,写下自己对这句话的想法和评价。

比如,认为它好在哪里?思考它有没有用什么修辞手法?想想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?如果是自己写这里,会怎么写?

 

心得式笔记

 

一看“心得”二字,聪明的同学肯定想到了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读后感”。

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段不同,建议低年级小学生写200字左右,高年级写300-400字左右。

那读后感有没有“套路”借鉴呢?有的!其实就是一种写文的思考方式。

具体地讲,有五步骤:点明印象→亮出感点→分析材料→联系实际讲观点→强调观点。

首先,用一两句话交代自己所读的文章的篇名、作者和给自己的总体印象。然后,引用原文内容3-4句,交代感想从何而来。接着,分析引用,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,用几句话表述出来。

再接着,通过联系实际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,或从正面议或从反面论,是需要详写的重点。最后,结尾需总结一下,要回应上文,强调观点、感点,也可以提出希望、发出号召。

一篇结构鲜明、完整的读后感就出来啦!

 

剪贴式笔记

 

在订阅的报纸、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,及时剪下来,经过整理,就是剪贴式笔记。

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,也很简便,类似近年来流行的“手账”。

找一个A4大小的新本子,用贴纸把剪下来的资料按自己的逻辑粘贴,在旁边空白地方,还可以画上一些小图,写一两句感想,贴上可爱的贴纸。

这种方式适合书写还不是很熟练的孩子,而且容易保持做笔记的兴趣。

 

当然,最高境界的笔记,是把前面4种笔记方式组合,变为“综合式笔记”,将每个部分自由组合整理,形成一份份个性化的读书报告。

有时间和兴趣的孩子,偶尔可以尝试一下综合式笔记,非常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。

小学生一般根据不同的书籍,从四种方法中选取其中1-2种使用就够了。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,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阅读效率,为写作打好基础。